• <bdo id="yyu2w"><noscript id="yyu2w"></noscript></bdo>
  • <bdo id="yyu2w"><noscript id="yyu2w"></noscript></bdo>

    全球即時:熱河鳥頭骨形態學及生態習性新研究

    2022-10-25 15:56:51


    (資料圖片)

    熱河鳥(Jeholornis)是最原始的鳥類之一,也是化石鳥類中聞名遐邇的“明星物種”。不久前,牛津大學瑪麗居里學者胡晗研究團隊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研究團隊曾對這一重要鳥類支系進行食性研究,并確定了其作為最早的食果鳥類的生態習性。這支研究隊伍此后對熱河鳥進行了持續的合作研究,并于近日在《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發表了一項題為《Cranial osteology and palaeobiology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bird Jeholornis prima (Aves: Jeholornithiformes)》的后續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此前的數據基礎上,對熱河鳥進行了詳盡的頭骨解剖學描述,進一步確定了其整體原始而喙部特化的頭骨特征,并基于大量標本確定了其0-2-3(前頜-上頜-下頜)的齒列信息。與此同時,新研究還揭示了其相對較好的嗅覺,以及日行性的生態習性,使得我們對于這一關鍵化石鳥類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包含熱河鳥的鳥類腭區及眶后骨對比圖(胡晗供圖)

    此項研究中涉及的重點標本熱河鳥STM3-8上的腦顱部分保存較為立體,因此能夠揭示部分腦部信息,填補從始祖鳥到今鳥型類之間的空白。結果顯示,相較于現生鳥類,熱河鳥的腦部形態整體更接近于始祖鳥。同時,嗅球的相對大小對于脊椎動物的嗅覺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義。新研究中將熱河鳥的嗅球相對大小加入其他鳥類和非鳥恐龍的數據中進行比較,證明熱河鳥可能具有相較于其他早期鳥類(如始祖鳥和孔子鳥)更好的嗅覺能力,而較好的嗅覺可能在其取食、方向識別、個體識別等方面發揮作用。

    熱河鳥STM3-8的腦顱部分三維模型截圖(胡晗供圖)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基于重點標本復原出了熱河鳥的鞏膜環結構,從而依據鞏膜環的內外直徑比例對熱河鳥的視覺(日夜習性)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熱河鳥具有日行的生態習性,支持了在鳥類演化初期日行行為模式占主導的假說?,F生鳥類也以日行性偏多,而日夜習性在非鳥獸腳類恐龍中則分布更加均勻,意味著在鳥類剛剛起源或起源后不久,可能即發生了趨向于現生鳥類的日夜習性轉變。

    熱河鳥STM3-8的鞏膜環復原及測量示意圖(胡晗供圖)

    (燁子繪)

    此項研究受到歐盟瑪麗居里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等資助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93/zoolinnean/zlac089

    標簽: 生態習性

    關閉
    新聞速遞
    黄色人妻
  • <bdo id="yyu2w"><noscript id="yyu2w"></noscript></bdo>
  • <bdo id="yyu2w"><noscript id="yyu2w"></noscript></bdo>